劳育动态

巧手编织心中梦 劳动传递非遗情

巧手编织心中梦 劳动传递非遗情

非物质物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,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山西悠久的历史、渊源的文明,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平遥的推光漆器、长治黎城的黎侯虎、中阳、广灵、孝义的剪纸、襄汾的太平绣球、岚县的面塑、山西各地的绣花鞋垫、朔州、平陆香包等等,这些就像山西的一张张“名片”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山西的独特魅力。寒假期间,商管系的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家乡,走访老一辈民间艺人,亲自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学习,从文化内涵入手,由浅入深地掌握相关编织与缝制技术,制作出一系列的精美作品。

绣花鞋垫是山西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品,是用针和彩色丝线把图案添加在织物上的一种艺术,被寄予幸福与期冀。图案多以花年鱼虫、山水风景、文字祝福为主,融历史、风俗、人文为一体,内容寄意深厚、形状变化多端,栩栩如生,回味无穷。在山西,女子为了让自己的心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,都有一种温暖的家的感觉,在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之余,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,不辞辛苦,不怕烦琐,不惜千针万线,为自己的亲人亲手纳制绣花鞋垫,凭借着原始古朴丰富的想象力,表达了对亲人们的爱和对一切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1-1.jpg1-2.jpg

1-3.jpg1-4.jpg

绣球,在古代就是爱情的信物,亦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。“金襄陵银太平,数了曲沃数翼城”。民国以前,今天的襄汾县分为襄陵县、太平县,所以流传在襄汾县一带的绣球又称太平绣球。以太平绣球工艺为代表的太平布艺,在晋南一带享有“指尖上的艺术”之美誉。太平绣球由12片花瓣相拼接缝合而成,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朵完整的花,这便是绣球独特的特点,而以棉花、香料、药材为内饰物,又使绣球具备提神醒脑、芳香开窍、防虫驱邪的独特功效,它圆润的造型则寓意了团结和睦,它的图案充满生活气息,反映了人民对生活、自然和本民族文化的美好向往,凝聚了其对生活的需求和现实事物的憧憬。

2-1.jpg2-2.jpg

剪纸技术是生在黄土,吃着黄米,住着黄土窑洞,喝着黄河水的山西人民创造的。交通不发达,经济相对落后,得天独厚的黄土高原让山西百姓挖土为窑,避风挡雨,防寒祛暑。简陋的土窑,满目单调的黄土,白纸糊的窗户,阻挡不了一颗颗爱美、追求美的心。因此先民们选取“剪纸”,这种最经济也最易实现的表现形式,装饰门窗、美化墙壁,年年岁岁更选换新,这样天长日久,家庭主妇们人人练就成一手剪纸技艺。山西从北到南,剪纸形式被演绎的形式各样,有粗犷豪放,也有纤秀细腻,但无不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挚情感。

4-1.jpg4-2.jpg

香包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,也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。香包用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,色彩绚丽,有装饰衣着、把玩欣赏之审美功用。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药材,兼有驱邪擗欹、除菌爽神功效。香包在人际交往、美化环境、陶冶情操、寄情寓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送一个香包,传递一份友情,捎去一份好心情,表达一番美好的祝愿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。香包也是山西女孩的喜爱物之一,朔州、平陆等地方的香包至今都留有祈福纳吉的美好祝愿。

6-1.jpg6-2.jpg

黎侯虎是发祥于山西省黎城县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,因黎城古称黎侯国而得名,是山西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朵奇葩。黎侯虎以虎为图腾的汉族民俗,集草编、刺绣、剪纸、书画于一身的独特造型。黎侯虎在民间有赐福、镇宅、生财等文化内涵,被誉为中国第一虎。

7-1.jpg7-2.jpg

中国结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装饰艺术形式,是中国民间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,体现了中华古老文明中的精致与智慧。中国“结”在中国有独到的理解,寓意着团圆、美满。“结”还与“吉”谐音,意为吉祥如意,能够给人带来好的运气了。中国结还是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。同学们将一根根彩线编织成一个个吉祥如意的中国结,成就感十足。

7-3.jpg7-4.jpg

中国圆·十字绣,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。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、生命情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,也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。继承融合中国文化精髓,将刺绣文化融汇于一圆之内,让艺术与手工完美结合,在针线的穿梭游走间,促成一场指尖上的舞蹈!

8-1.jpg8-2.jpg

初学编织剪绣,对同学们来说遇到不少麻烦,但一次次的突破,磨练了他们遇到困难不气馁、不放弃的精神,相信此次劳动体验,非遗传承,将会激励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人生。

非物质物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历史遗产,它是历史的见证,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灵魂,作为当代大学生,要从中华文明、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力量,坚定文化自信,才有不竭的动力。今天我们发挥劳动育美功能,通过劳动参与,将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,不仅丰富了我院劳动教育的形式,更增进了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理解,培养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,引导学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,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、接班人!